当前位置:首页 生活 正文
《黑熊来了》影评(雷)非常清淡的儿童教学、动保宣传片
时间: 2023-03-14 09:01:04 浏览: 415

《黑熊来了》(2019)导演:麦觉明

看完《黑熊来了》,我不知道这部片要传达的主要角色是「黑熊妈妈」黄美秀?还是那只被拯救的小熊?

是指全部的tw黑熊?还是全世界的黑熊。例如电影中后段插出来的马来西亚马来熊…..?

好像以前数学考试会考「集合」的定义,我的头好痛啊!

动机不纯?是根本找不到动机。

在片中,我看到黑熊妈妈黄美秀一行人,辛苦地登上人迹罕至的深山,为了黑熊的研究和保育付出一切、赴汤蹈火,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黄美秀会如此爱黑熊、想研究黑熊?

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还有动机让她选择研究tw黑熊?

可惜了这群热血的人们,可惜了关系背后深沈的故事……

黑熊妈妈和布农族人之间的感情看似很深厚,但导演没有解释、观众也不知道为什么片中那位布农族人是最后一次为小熊命名?他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美秀和布农族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相处的方式是什么?

美秀和来来去去的研究生们的关系,和各个团队之间的关系,和熊之间的关系,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值得挖掘、观众想知道却不得而知的情节。

我想如果tw的纪录片《黑熊来了》可以有更多的人物访谈,让观众知道黄美秀是一位怎么样的人,比起纯粹宣扬「要保育tw黑熊」的过大主题,加入有血有肉的个人故事,本部片会更显动人。

《究极的选择》看黑熊要选Discovery还是国家地理频道?内容、主题的厚度、密度、复杂度…低

《黑熊来了》时间长达两个小时,其实自然保育等相关题材纪录片真的非常多,平时在电视上就可以看到Discovery还有国家地理频道在拍摄相关的题材,他们的画质和摄影技术绝对是一流,但是时间也不会那么长,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吸睛的话题、勾起悬疑的破口等等。

在《黑熊来了》里,摄影并没有上述等频道可看的精致之外,对於主题和内容,我只能看到一群很陌生、没有亲切感的人在研究黑熊,对於黑熊在tw的历史、tw环境为何对黑熊如此恶劣,黑熊为何时常断掌受伤,均像是教科书上一样,轻轻带过,以上人类对於黑熊迫害的历史,还有前面提到的保育人士对於黑熊的热爱、感情都没有特别强调和戏剧化。

保育如同作战,黑熊快被赶尽杀绝,日常生活就已经那么壮烈了,为什么不要戏剧化?

我可以理解黑熊很可爱,但是就像人类无法和熊沟通,导演的手法使观众也无法和本片产生太多的共鸣。

对於《黑熊来了》,顶多就是抱持着猎奇的心态,勉强和当时坐在我身旁的小朋友观众一样「哇哇哇~」,听他们兴奋地一直说话,把电影院当作动物园在欣赏,欣赏地不是画面中的黑熊而已,同时也包括「小朋友」这群都市野生动物。

《黑熊来了》是一部电视搬到电影上的小朋友动物教育影片,是影片版本的动物园,类似帮tw黑熊还有马来西亚马来熊…..等动物保育协会的宣传形象影片。

虽然纪录片可以是在拍摄者也认同的意识形态下为某机构做宣传,但是包装的美学、修辞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虽然纪录片有一段时期以猎奇为主要卖点,但现在以新奇的物种作为影片最大的看点,我觉得以纪录片来说失去了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记录和诉说。

相关新闻争议反思:摄影机像核武

《黑熊来了》拍摄期间发生一个意外,最终小熊野放的地点被某商业媒体作为独家报导,除了将之前黑熊保育团队所有的经历全数摧毁之外,也严重危害小熊的安全,虽然不是导演麦觉明造成的,最终电影也没有透露任何有关於这次小熊野放地点被报导出来的争议和资讯,但是我们认知到,不管是新闻还是纪录片,摄影机就像是核武一样,人们很可能基於无知或是自己的利益使用,造成难以抹灭的伤害。

即使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研究,道德、法律作出判断,拍摄者觉得可以控制,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随机事件牵一发动全身,人类的有限性和环境得多便是无法批敌的。

陈绮贞的听众到底几岁?

《黑熊来了》请来了知名度十分高的歌手陈绮贞担任旁白,猜测观众设定是想吸引四十岁以下的大众,尤其是喜欢陈绮贞带领的「文青」风潮的受众。

整片调性却主要是给小学生看的,那种阖家观赏、学校教育的电视节目,锁定儿童,与陈绮贞的听众没有任何关系,与陈绮贞的听众没有任何关系,与陈绮贞的听众没有任何关系。(真的没有关系,所以说了三遍。)这样子的话你就请抖音网红旁白啊!小学生不是都玩抖音?

奇妙的是:旁白的用词十分饶口,时常使用tw平时不常用的、不口语的量词和动词,让我频频联想到是不是回到了推行「国语运动」的时候,一位tw腔的本省歌手在练习「正统北京腔」,或是想模仿抖音的中国网红……?

连我一个tw大学生都感到突兀、对於用词不熟悉,何况是小朋友?tw能否正视自己在长年在这块土地上参杂了台语、原住民语、日语的本土语言、文化为「正统」,而不要遵照「北京标准」一味模仿「京片子」呢?

整部片对我来说更像是在客厅里可以一边做其他事一边看的阖家观赏电视节目,所以就算在电影院里,我旁边的野生动物小学生不停地说台语,我也不会有因此会漏掉影像讯息的可惜感,我反而更好奇为何在tb还会有说台语的小学生?而且还说得那么好,比黑熊还稀有阿阿啊!

一直到片尾陈昇的作曲播出时,看到萤火虫出现的动画,刹那间才有电影的感觉。

这首歌真的很好听,附上连结(可以直接快转到03:15左右)

结论

《黑熊来了》在tw热映,但是个人觉得在修辞学和美学上有很多值得加强的地方,电影感的经营也稍显不足。

纪录片的力量到底是强大还是微弱呢?

摄影机像武器,滥用可能会杀死小熊,摧毁协会所有精力。

和人类的偏执、不理性相比,一直被拍摄的环境的议题,改善却没有多少。

看完文章内容还有疑惑?点这里 【在线咨询】 与专属顾问一对一沟通解答你包括收费、对比、排行等所有问题!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