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生活 正文
小媳妇的心声:媳妇不能拜娘家?传统vs.现代
时间: 2023-02-17 09:01:04 浏览: 247

传统习俗有它存在的「意义」,但不代表我们只能一味地接受或遵循传统。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有些繁文缛节,甚至是陋习早已不符合现代民情,例如「以夫家为主」、男尊女卑的思想,已趋向男女平等。不要再用「祭拜娘家即不孝」的道德勒索来威胁媳妇们了!现代大多主张媳妇也能回去拜娘家,因为子女祭拜自己的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实例:今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阿奏特地下楼来叫我「你上来,我有事要跟你说」。要被「约谈」,我抱着忐忑不安、「又要被骂了」的心情上楼,边在脑中不断地回想「我又做错什么事了吗???」(前情提要可参考:?小媳妇的心声:当孩子说出「你不要再骂我妈妈了」—I实例篇)。

「今天是二十四,要送神。去年我就交代你妈(指我婆婆),结果她说忘记了、也不做,今天我又自己做,所以现在我要交代你。……(以下略)」

所以夫家的拜拜不是「传承」,而是「跳传」吗?

我们家没有神明桌,但也会有简单的拜拜,小孩子的我最期待的是拜拜完的饼乾或零食。万万没想到婚后,夫家的拜拜却让我怕得要死~不是不拜,而是繁复的仪式规矩,真的让人无所适从。而且还有一个传统派与「新现代派」的冲突,如下~

?有关於拜拜的说法、事实面与实例

实际上我观察到三种做法:

1.传统派:逢年过节必拜,三牲十二道菜少不了,点香烧纸钱通通来。

❝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扫墓有2个原因,第一「从结婚那一天起,女性就应以夫家为主,祭祀夫家祖先」,第二「习俗认为女儿扫娘家的墓会分掉娘家兄弟的福分」,在老一辈的观念里,「嫁出去的女儿,像泼出去的水。」象徵就这么直接,代表的意义其实是「嫁出去的女儿,已经不是原家庭的一份子,是夫家的成员。」简单说,就是外人。❞

(参考网路文章:出嫁的女儿还可以回娘家扫墓吗?民俗专家破解传统迷思,做到这3件事就不会对祖先不敬 或 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扫墓是大忌?民俗专家:不能插香!只能合掌)

代表人物如阿奏。逢年过节必拜,大拜时餐桌必摆满三牲十二道菜,点香、烧纸钱。例如中元节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和好兄弟共四场,如下第一张是拜好兄弟、第二张是拜神明,每场拜拜的菜不能重覆拜,要换新。

缺点/问题:

◼铺张浪费,冰箱冰不完也吃不完,超过家庭人口数短时间内吃得完的程度,食物一再加热吃对身体有害。

◼点香、烧纸钱造成空气污染。现在很多庙宇都已宣导少烧纸钱。

◼即使同一节日如除夕拜拜,仪式年年(略)不同,拜拜的人无所适从。

◼遇到假期,几乎都在拜拜,例如:家里拜一次(天)、灵骨塔一次(天)、庙里又一次(天),根本没什么放松到~

2.新现代派:只拜娘家(?)

❝1.如果要回娘家扫墓的女儿或外孙女,在祭拜祖先时不要拿香,不要插香在香炉,诚心诚意合掌祭拜祖先,就没有分掉娘家兄弟福分的问题。2.嫁出去的女儿或外孙女把你的供品,寄给娘家的兄弟姊妹,请他们代为祭拜,这就是所谓的「寄礼」。3.如果娘家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就没有上述的问题。❞

(参考网路文章:出嫁的女儿还可以回娘家扫墓吗?民俗专家破解传统迷思,做到这3件事就不会对祖先不敬 或 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扫墓是大忌?民俗专家:不能插香!只能合掌)

代表人物如我婆婆。我第一次遇到婆婆准备拜她娘家的纸钱时,婆婆说:「在纸钱上盖上自己名字的印章,代表这纸钱是谁烧的,祖先就会保佑谁。」,她花了一晚上在盖印章。如下图,婆婆准备拜她娘家的纸钱。

每逢拜祖先,例如清明、中元、重阳等,婆婆回去拜她娘家,把夫家的拜拜丢给我。公公还在世时,一直是阿奏在拜,故婆婆趁机回去拜她娘家;公公过世后,婆婆也怕被阿奏骂,特别叮嘱我不要告诉阿奏,因此阿奏至今都不知婆婆回去拜她娘家。问婆婆怎么拜,一问三不知,因为她也没拜过。每逢要拜拜,连点几柱香、什么水果可以拜或不能拜,阿奏和婆婆的意见总是相反,婆婆甚至坚持「先拜(内厅)神明,再拜(外面)天公」,搞不清楚是她故意要跟阿奏唱反调,还是她真的平常就这样拜(与一般寺庙的规矩相反)?我夹在中间也很难做~

公公过世后,由於长辈不能拜晚辈的习俗,早晚点香也理所当然地传承给婆婆和我。考虑到婆婆平时睡到自然醒(八点至十一点间均有可能,通常是十点左右),因此我选择拜早上八点,她拜下午五点。

结果婆婆动不动就传简讯叫我回去点香,即使我们出门在外,一接获简讯就得想办法回家,不然错过下午五点烧香,「我」又要被阿奏骂「不孝」(有时阿奏甚至哭了~)。我真的觉得非常不方便,因为哪里都不能去!

Line传讯息,讲得好像很有礼貌,但事实上能拒绝吗???这是强迫中奖吧?!有阵子,我就被无形地困住了,早上不能赖床也不能生病睡过头、下午不能去太远的地方。很多次之后,我真的觉得「这种帮忙已经超过我能帮忙的程度」。有时阿奏因婆婆晚归或不知何时归,把我叫去点香拜拜,有时质问我「你妈去哪里」、质疑我说谎「哪有人整天都不在家?」,甚至演一下哭戏。因此我向婆婆直接表明,既然说好「早上我拜、下午她拜」,那就按此规则!没理由什么都是我要做,没做都是我被骂。

今年元旦,婆婆又搞消失,阿奏不只下来叫我去点香,又开始骂「不孝」、演哭戏,足足哭加骂了二十分钟,真是太莫名其妙了!?‍♀️

有次也是大拜拜,早上拜完,吃过午餐,继续拜下午,一点左右摆好供品,也点过两次香。两点左右,老公有事要处理,载我们出门,并告知婆婆「我们出门了,拜拜的事交给她」。结果我们回到家都已经近五点了,但一桌的菜还没收、纸钱也没烧,完全就是摆着等我们回家做。不是说我们不会做,而且我们已经告知有事,请婆婆帮忙了,不做就是不做,晚辈只能摸摸鼻子做完啊!

之后有次婆婆回去拜她娘家,因行程安排的关系,我们也一起去了。婆婆仍有拿香拜拜、烧纸钱给她爸妈啊!婆婆有十个兄弟姐妹,兄弟均有结婚生子,所以婆婆的例子也不符合独生女的说法。至於婆婆是否与公公达成协议各家自己拜,或只是不想让阿奏知道而隐瞒,或是否有徵求其兄弟们的同意,则无从得知。

缺点/问题:

◼婆婆能回去拜娘家,而媳妇不能回去拜娘家??双重标准!

◼父母是子女的榜样!拜拜是慎终追远,也是传承不忘本!婆婆回去拜娘家,那么其子女呢?子女到底是要拜自家姓的祖先、拜妈妈娘家的祖先、或是两边都要拜?以老公家为例,老公三姐弟从未参与过家中的拜拜,也对拜拜仪式或程序一无所知。换言之,婆婆自己去拜娘家,但也没教子女拜祖先。如果自家子孙都不拜或没在拜了,为什么又要骂(孙)媳妇不拜就是不孝?!

3.折衷改良派:先拜完夫家,再去拜娘家或两边都拜。合掌拜,不点香或烧纸钱。

❝一名法师兼地理师回应,直指「很多地区因为不同的传统,所以多有不同的说法,有嫁出去的女儿不能拜祖先的,也有连嫁都还没嫁就不能拜的,我自己是法师兼地理师,我只能说『这种传统可以不用理会』,毕竟传统有分对与不对,不是因为传统就该照单全收,光是家族DNA就永远跑不掉,哪有不能拜的理由呢?」❞

(参考网路文章:媳妇不能回娘家扫墓?法师揭密真相)

代表人物是邻居伯母(与婆婆同辈份),她是先拜完夫家,再回去拜娘家。

实例:两年前的清明节晚上十点多,我下楼取包裹时遇到邻居伯母,我向她道声晚安。看着她推着满满的菜篮要下楼,我觉得疑惑「咦?这么晚了,买好菜不回家,要下楼去哪里呢?」。她见我歪着头、看着她的菜篮推车、脸上困惑的表情,便说「好累!今天在这边拜完,又要赶高铁回去拜娘家。」,我才恍然大悟,跟她说声「辛苦了,待会路上小心,在车上睡一下吧!」。

实例:一位朋友家中也有神明桌,我看他们不点香、仅双手合掌拜,供品仅用鲜花素果,仪式结束也没烧纸钱。这么做,不只可减少空气污染,也少了到底要烧几柱香的争执(实例:阿奏说要点三柱香,婆婆说一柱香就好,难道要我「相加除以二,求平均值吗?」),也不会有太多熟食或剩菜的问题。

另外,也有人是夫家娘家各自拜,其实只要双方沟通好即可。

优点:

◼拜夫家,教子女缅怀先人。媳妇回去拜娘家,只要娘家同意即可!

◼不点香、合掌拜、不烧纸钱,也可减少空气污染。

◼仪式供品简单,心意为重,减少浪费。

?女儿做人媳妇的真心话

实例:公公过世后半年多,我的乾爹骤逝。我乾爹也很疼我,於是告知婆婆要回去祭拜。没多久,阿奏立刻下来叮咛:「不能拿香,只能用手拜哦!因为你已经是我们家的人,(讲很多,有些没听懂,故以下略)」。只是回去祭拜乾爹而已,规矩限制也一大堆,不能单纯拜个「孝心」吗?

说真心话,我是我爸妈的女儿,若我爸妈过世,我却不能回去祭拜,或扫墓时不能回去怀念一下父母,我真的做不到!!!

1.合礼不合理?传承的是善良的习俗还是痛苦的束缚?

以往也许因为地区、风俗民情等而产生这些 「以夫家为主」的说法,但时代已经不同了!现代提倡男女平权,男尊女卑的观念已不符合时代潮流,有些传统习俗也不符合现代民情。传统社会对女性和娘家的束缚,认为「女儿嫁出去就是外人」,这根本是强迫娘家爸妈切断与亲生女儿的联结,何其残忍?令人不禁怀疑是古代婆家为了阻断媳妇与娘家的关系才有如此说法。现代社会的观念已改变许多,难道爸妈真的认为女儿出嫁后,就不再是女儿了吗?大部份已倾向於「爸妈永远都是女儿的靠山」!事实上,女儿对爸妈来说也是割舍不断的亲情!如果真要传承这么「痛苦的习俗」,宁可舍弃!

2.循礼但违孝?➡️拜夫家和娘家,得两家庇佑,不是很好?

可「以夫家为主」,但不是只以夫家说了算、只能祭祀夫家祖先!既然媳妇不会是女儿,婆婆也不会是妈妈,为什么要求媳妇只能拜夫家呢?自己的爸妈不能拜,反而只能拜公婆?爸妈生我养我,跟爸妈从小建立的亲情,岂能说断就断?回去祭拜即是不孝?有血缘关系、原生家庭的祖先不拜,只能拜毫无血缘关系的姻亲祖先,才是孝顺?这称得上「慎终追远」?老公拜自家祖先,和老婆拜自家祖先一样,子女孝顺和祭拜自己的爸妈均属天经地义!

祖先保佑子孙,难道真的会因为女儿结婚了就不保佑了吗?毕竟从小拜到大,娘家祖先才认得自家女儿或子孙,但夫家祖先还不一定认得媳妇呢!不管是拜夫家或娘家,拜的是对父母祖先的感恩与思念,因此不要再用「祭拜娘家即不孝」的道德勒索来威胁媳妇们了!换个角度想:拜夫家和拜娘家,得两家的庇佑,不是很好吗?

3.能否拜娘家只需徵得娘家的同意即可!

关於「嫁出去的女儿能否拜娘家」一事,我特地请教我爸爸,我爸说:「根据习俗,是要问过娘家,他们同意才可以。」。因此,基本上只要徵得娘家的同意即可。

4.想教孩子什么就从自己做起!

可以拜娘家,就能把夫家拜拜置之不理或不用教导子女要拜祖先吗?长辈是晚辈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媳妇不是只想着拜娘家,也要考虑到自己如何做孩子的榜样和要教导孩子什么。因此,不论是夫家或娘家的拜拜,子女看着父母祭拜,懂得拜拜是为了不忘本和缅怀先人的重要意涵!

5.老婆以夫家为主,那么夫家的拜拜自然也以老公为主。

实例:全台疫情警戒时期,刚好遇到端午节,阿奏当天才叫我去拜拜,但我跟孩子已经在学习了,就叫在家没事做的老公先去拜,我这边告一段落再去帮忙。结果老公很快就下来了。上课结束,我上楼收拾,就被阿奏哭(真的啜泣~)和骂:「只是叫(你)来拜拜而已,也不愿意,要不是我儿子死得早,我就自己拜,怎么这么不孝?我怎么这么可怜(然后无限循环~)」。真的很想问她:你媳妇呢?她也没事,也可以请她拜啊?!(老公名)来拜,也是天经地义,好吗?!

各家祖先各家拜,也因此夫家的拜拜自然也以老公为主,不是全部都由老婆来张罗和拜拜,老婆只是帮忙!不要本末倒置~

不是像我们家现在,全部都是媳妇在做,好像叫自家子孙来拜,就是十恶不赦的罪过一样,真是太莫名其妙了~

6.其他规矩均因时因地而制宜,拜拜讲究的是心意,不是排场。

供品应考虑经济、食物安全与是否可吃得完。例如前阵子过年拜拜,一家三口(要拜拜,但婆婆和阿奏不吃)也吃不完一只全鸡,只好让老公带便当,结果老公吃了,拉肚子一整天。

减少点香或烧纸钱,考虑环保与空气污染的问题。离题问一下:拜拜时也看过有人烧美金、房子、车子,甚至iphone,既然这些都能发明了,为何不发明支票或存褶之类的?这样就不用烧很多纸钱了,不是吗?

有说法说清明扫墓若要回去拜娘家得提前回去拜,其实还是看行程是否能配合。个人觉得提不提早,没什么差别~

看完文章内容还有疑惑?点这里 【在线咨询】 与专属顾问一对一沟通解答你包括收费、对比、排行等所有问题!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